发布时间:2025-08-16 17:38:03 来源: 驱动之家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这一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在祖国大地生根、开花。
20年来,“两山”理念为何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时政微观察》通过三次会议,读懂“两山”理念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浙江启动。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余村下决心关停了三座石矿、一家水泥厂,村集体经济和百姓收入立刻下滑。老百姓上哪儿去挣钱?村里怎么发展?村民经常向村干部“讨说法”。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来到处在转型十字路口的余村。
炎热、狭小的村委会会议室里,人们都在等待一个答案。
“我从安吉的名字,想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想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习近平娓娓道来。他对大家说:“在熊掌与鱼不可兼得的时候,要知道放弃,要知道选择。发展有多种多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几天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评论文章——《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在这篇文章里,他用“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来形容浙江良好的生态优势,鼓励大家“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理念一变天地宽。今天的安吉,“石头经济”被绿色经济取代。这座小城转化出各种各样的生态产品,一个年度内的生态产品总价值(GEP)已经高达910多亿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从安吉走向全国。
山川不语,青绿作答。
宁夏贺兰山东麓,昔日砂石荒滩历经修复,变身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连片产区;秦巴山区的凤凰茶山,采茶季一到就进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千亩茶海碧波翻滚,让乡亲们的增收路越走越宽;福建三明静谧的森林里,野生药材、山野菜等每年带来产值超1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人们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伤痕,用一条条生态红线守护自然,把绿色发展深入到生产和生活中。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当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核心就在于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几年来,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四次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贯穿始终。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陕西榆林,我国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基地。这里曾因“能”而兴:几十年来,依靠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榆林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因“能”而困:资源富集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开发和保护矛盾突出,曾是这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2021年9月,在陕西榆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下一步发展中,作为一种能源,煤的量要控制,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走转型升级这条路。”“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就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
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广应用节能降碳技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推动中国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越是发展任务重,越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各地转变发展思路,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渐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之路。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2023年7月,在关键时间节点,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再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核心内涵之一。
赴地方考察调研、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福祉、瞩望民族未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2022年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畔,总书记深刻指出:“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2024年5月,山东日照阳光海岸绿道,总书记对市民游客说:“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绿道建设把自然景色和人工设施很好地结合起来,应市民所需,是得民心之事。”
今年7月,时隔10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以自然为美,保持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保护城市河湖水系、湿地和水环境,合理打造生态公园等城市景观。”
朴实话语,谆谆嘱托,化成让环境更优美的坚决行动。
河北雄安新区把城市的黄金地段留给公园、绿地,河南“无废城市”建设实现从局部试点到全域共进的全面展开,北京“推窗见绿、开门即景”的绿色生态空间随处可见;《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印发实施,美丽中国建设“1+1+N”实施体系不断完善;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空气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色面积……美丽中国建设壮阔图景徐徐铺展,不仅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增添亮色。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14亿多中国人民全力以赴、坚定不移。以绿色为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是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之路。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马丽君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编辑丨江雨航 张亚楠 程昱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