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9 16:47:23 来源: 旅游网
“我要用做自媒体赚的钱,带全村的老人去旅行!”
近日,河南博主李福贵发布的一条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视频里,她自费2万多元,带村里46名老人走出大山,去郑州旅游。这些老人平均年龄70多岁,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大山。
出发前,李福贵为老人量血压、买保险,通知子女,备好晕车药、救心丸,包了2辆大巴车,还特地请了4名导游全程陪同……即使尽己所能做足了准备,李福贵还是深感责任重大,“好几天都没睡好,时刻都在担心安全问题。”
出发那天清晨,老人们早早换上了整洁的衣裳,有人笑称“打扮得比结婚那天还齐整”。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令人动容。考虑到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这一天,李福贵安排大家在剧场看戏。令人惊喜的是,老人们的兴致和体力远超预期——传统戏曲、现代话剧、历史剧……一行人马不停蹄看了5场戏。
老人们流露出的喜悦让李福贵很是欣慰:崔大哥的嘴从早上就没合拢过;王大爷看剧听不清声音,但看他手舞足蹈的样子,也许听不听得到已经不重要了……截至目前,该视频已收获近900万点赞,李福贵的账号粉丝也突破千万。
许多网友感慨,李福贵又出钱又担风险,实在令人感动。而在感动之余,也令人不禁思考:在物质条件逐步改善的今天,如何照亮这些农村老人的精神世界?
数据显示,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普遍高于城镇,其中有不少是留守、独居老人,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匮乏。在老龄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农村老人的精神世界尤其需要被看见。然而,要让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单靠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搭建更广泛、更扎实的社会支持体系。比如,推动更多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延伸,文化馆、图书馆等机构可以多组织戏曲进村、电影下乡、老歌教唱等活动,并注重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村委会、老年协会等基层组织,不妨多办一些下棋、秧歌等适合老人的文体活动,让老人们愿意走出来、玩起来。此外,数字技术也在悄悄改变老人的生活。通过开展智能手机培训、搭建“智慧养老”平台,不少老人学会了视频通话、线上看戏,甚至能和远方的儿孙“天天见面”。
眼下,一些地方正在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农村养老模式,比如设立互助养老站、开展志愿服务、推广智能养老设备等,让老人感受到更多温暖与陪伴。在一些做得好的乡村,老年活动中心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老人们在活动中交流情感、学习新知,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晚年生活圈。
“我们又回到了这座大山,但他们的世界已不再只有大山。”这次旅行结束后,李福贵这样说道。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偏远乡村的老人既能拥抱更广阔的世界,也能在熟悉的乡土中获得充盈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