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互嵌式社区里石榴籽开出“团结花”💥

发布时间:2025-11-13 06:13:58 来源: 中青在线

  

  中新网湖州11月12日电(胡丰盛)邻里节上,贵州韦大姐的歌声与安吉娄晓月的吉他声相互应和;社区书屋里,各族儿童共读绘本;工厂车间里,三都人覃家勋从普工成长为技术骨干……这些发生在浙江湖州城乡的日常图景,正悄然编织着一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画卷。

  11月12日,秋日的湖州市安吉县康山村,丹桂飘香。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康山村迎来了一场特殊活动——湖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展示暨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设推进活动。

  “两山石榴红·同心共富路”的主题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来自湖州市各级民促会代表、“之江同心·石榴红”阵地代表、互嵌式社区代表,贵州三都县的各族同胞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湖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实践。

湖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展示暨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设推进活动。主办方供图

  互嵌式社区的实践:从“隔阂”到“相和”

  “我习惯晚上十点睡、早上七点起,而韦大姐家深夜收摊的响动、周末同乡聚会的喧闹,常让我难眠。”

  现场,安吉县公安局孝源派出所辅警娄晓月讲述了她与来自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邻居韦大姐从隔阂到相融的故事。

  起初,作息差异成了一堵“无形的墙”,让两人碰面都绕着走。转机来自于“都来安”民族团结示范点的调解员老周。

  老周没有简单评判对错,而是带着双方坐下来沟通,拿出“新居民作息协商表”,敲定“安静时段”和“轻音时段”。同时,针对韦大姐找工作的难题,推荐了“技能培训计划”,帮她找到了月薪7000多元的技术岗位。

  如今,韦大姐常感慨:“安吉给了我们家的温暖。”两人的互动也越来越多——韦大姐送来酸豆角,娄晓月母亲教她打理花草;社区“邻里节”上,韦大姐唱民族歌谣,娄晓月弹吉他伴奏。

  “社区建设没有‘旁观者’,只有‘实干家’。”湖州南浔区镇东社区书记、主任陆晓兰则分享了她的互嵌式社区建设经验。

  为了让文化互融,社区组建了文艺队,各族居民自编自导节目,把民族团结的故事搬上舞台。为解决沟通壁垒,社区打造了“心巢议事厅”,让各族居民共同商议小区事务。

  来自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社区干部向丽,是“心理互嵌”的生动例证。刚来时,她听不懂南浔方言,但在居民们的帮助下,从“门外汉”变成了社区工作的“多面手”。

  安吉县天子湖镇长合社区党支部委员褚莉莉分享的“一个茶筅的故事”,则展现了互嵌式社区建设的经济维度。

  长合社区成立于2022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7个民族、1.4万余名新居民在此生活就业。面对社区家庭妇女、退休人员“闲得发慌”的困扰,社区联络到了茶筅加工业务。“一个茶筅的加工费是7毛,普通人一天也能做70-80个,能赚50多块钱。”褚莉莉介绍,看到身边的邻居赚到了钱,大家纷纷加入,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个人。

民族同胞合影。主办方供图

  从贵州到安吉山海相连的深情

  “缘起东南,情牵黔贵。幸得君顾,山河生辉。”活动现场,一份来自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村的感谢信,感动了所有人。信中写道,“在你们全体村民的倾情相助下,那条承载着希望与情谊的产业路已全线贯通,宛如一条温暖的纽带,将康山的深情厚谊深深镌刻于大河的土地之上。”

  三都县大河村村民代表向康山村赠送了锦旗,表达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告白。这面锦旗,成为“情感共融”最直观、最厚重的物证。

  在随后举行的“汇聚石榴籽共铸共同体”互嵌式社区建设推进仪式上,湖州市民促会副会长马长林、吴兴区道场乡湖山府社区书记郎秀兰等代表共同浇筑象征团结与发展的“红石榴”,标志着湖州市互嵌式社区建设从“试点探索”走向“全域深化”。

  “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抓手。”安吉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安吉县民宗局局长郑云武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二十周年。安吉县将互嵌式社区建设与“千万工程”“和美村寨”打造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两山”转化,让各族群众在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心理上实现全方位互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着基层的智慧和力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