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全运会)同心同向,粤港澳19城共赴全运盛会😱

发布时间:2025-11-11 19:47:31 来源: 中国网推荐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电 题:同心同向,粤港澳19城共赴全运盛会

  中新社记者 曾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在南粤大地画了一个圈——象征粤港澳三地的三根支柱共同托举起圆形火环,点燃大湾区深度交融的又一篇章。

  本届全运会的比赛项目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细数19城,有峰峦环抱的山区城市,也有碧波荡漾的海滨城市,虽景致不尽相同,却始终同心同向,相拥成圆。

  这是“一小时生活圈”。

  当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决赛选手成功撞线,全运会历史上的首个跨境赛事圆满收官。

  “在这个半天跨三地的赛程中,选手车轮走过的每一寸路面,都记载着三地协同发展的印记。”十五运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黄明忠说。

  在粤港澳大湾区,已有包括港珠澳大桥在内的6条跨江跨海通道建成通车。赛道所及处,亦是大湾区居民生活工作半径的延伸。

  自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截至今年10月22日上午8时,其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粤港澳三地的旅客数量已超过9334万人次,车辆累计超过1942万辆次。其中,“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是推动大桥口岸车流增长的“主力军”。

  借助联合承办十五运会的契机,粤港澳城市群同步更新“接口”,“一小时生活圈”再提速。

  广佛南环、佛莞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与莞惠、佛肇城际实现“四线贯通”;广深铁路正式启用全新运行图,开行列车平均每13分钟一趟,高铁实现“公交化”运营……得益于不断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人员、物资等要素高速便捷流动,大湾区向着更深层次融通发展。

资料图:图为2024年3月30日拍摄的港珠澳大桥。(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这是一个科创生态圈。

  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第一。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和河套、横琴创新极点为主体的“两廊两点”架构体系不断完善,2家国家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30家省重点实验室组成梯次衔接、主体多元、特色分明的实验室体系,新赛道不断涌现、新机遇应运而生。

  粤港澳三地深度融合的科创链条,也为本届全运会增添一抹靓丽色彩。

  从深圳企业研发的全自主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到广州企业提供的智能安检设备;从抗风稳燃的火炬等“佛山制造”,到香港团队研发的精准室内定位技术……本届全运会成为展示粤港澳科技创新实力的绝佳窗口。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图为主火炬被点燃。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与此同时,不断升维的“科技美学”背后,有一如既往的文化情怀。

  这是一个岭南文化圈。

  在粤港澳三地,处处流淌着文化交融之美:粤剧的悠扬唱腔里,醒狮的一动一静间,武术的一招一式中,大湾区同根同源的集体记忆与人文气韵,绘就绚丽多彩的湾区图景。

  全运会是大事,也是身边事。

  从火炬传递队伍里的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到群众赛事中的学生、农牧民、警察,人人皆是主角;广东茂名的定向比赛邂逅“荔枝红”,“功夫之城”佛山将太极拳与醒狮等非遗元素相融,“足球之乡”梅州承办五人制足球赛,处处皆是风景。

  一张票,牵起一串城。赛事期间,19座办赛城市把“竞赛动线”变成“文旅路线”,雕琢文、体、交、旅深度融合的特色产品,以赛为链、“一程多站”,让人们在参赛和观赛间隙感受岭南文化的古韵与生机。

  十五运会的大幕已然拉开,在一湾水与一轮月的共鸣中,一个不断成长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在此水乳交融、生生不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