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以语言互通促民心相通 用文化互鉴践亲诚惠容⚔️

发布时间:2025-08-29 19:22:17 来源: 东方财富网

  

  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是新时代赋予云南省的重要使命。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推动发展共赢。

  近20年来,在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云南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共建16个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中文为纽带、文化为载体、民心为归宿,这些国际中文教育实践日益成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以及践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中文筑桥 互鉴互利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载体,其功能与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深度融合。这种互构关系清晰体现在3个维度:中文教学搭建沟通桥梁、文化活动促进价值共享、发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亲”以情感认同为基础。通过激活澜湄流域国家共享的文化基因,塑造“同饮一江水”的文化近邻身份。

  云南大学与缅甸曼德勒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共建的孔子课堂,在2025年“缅甸3.28大地震”后留下了温暖印记。当时,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馆、云南大学、仰光云南同乡会、缅甸中华总商会、福兴兄弟集团等中缅社会各界迅速行动,纷纷为缅甸曼德勒福庆语言电脑学校孔子课堂献爱心、捐款捐物,助力学校重修校舍。这份跨越国界的支援,充分体现出中缅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6月2日,学校如期开学,虽然教室墙壁上仍然存留着“震后痕迹”,但学生们学习中文的热情丝毫未减,眼眸中满是对新知识的兴趣与对未来的期待。

  “诚”以平等互信为准则,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筑牢信任纽带。

  云南师范大学与泰国清迈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创新性地构建起“专业输出+本土转化”的协作机制——既将成熟的中文教学体系与经验输出至当地,又结合泰国文化特色与教育需求进行本土化适配,实现了教学组织与文化传播的双向赋能,让友好合作在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中持续深化。

  “惠”以发展红利为牵引,通过语言教学与技能培训的深度结合,精准服务区域民生需求。

  云南本科高校红河学院与斯里兰卡兰比尼听众协会共建的兰比尼孔子课堂,针对性举办“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培训班”,为当地农业人员系统提供技术指导与实操培训。不少学员在培训后显著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不仅实现个人发展,更助力斯里兰卡农业产业升级。这类举措让孔子课堂成为推动区域联通的“发展引擎”。

  “容”以文明互鉴为途径,借助多维文化对话机制和文化再生产创新,实现不同文化的共生共荣。

  昆明理工大学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在2025年“国际中文日”活动中,便展现了文明交融的动人场景:非遗展台上,中文书法的笔墨韵味与老挝贝叶经刻的古朴纹理同场呈现,尽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东方哲学;普洱茶的醇厚回甘与老挝咖啡的浓郁香气交织弥漫,印证“和而不同”的永恒智慧;中国水墨画的写意灵动与老挝重彩画的绚丽厚重交相辉映,共同诉说着两国人民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以及对文化创新的不懈追求。

  多维连接 命运与共

  一系列以孔子学院为载体的国际中文教育实践,正通过语言、文化和发展的多维连接,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推力。

  语言筑基,打破交流壁垒,夯实民意根基。

  作为中文传播的重要平台,孔子学院通过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构建起多层次的语言服务体系。云南大学与孟加拉国达卡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开展的语言互学项目,针对商学院学生学科背景和中孟经贸合作需求,推出“中文+商务”课程。同时,面向中资企业员工等在孟华人开设孟加拉语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当地语言,融入当地生活。这些语言课程为两国经贸往来与人才流动搭建起畅通桥梁。

  文化赋能,激发共同记忆,构筑价值共识。

  大理大学与泰国帕那空皇家大学共建的海上丝路·帕那空皇家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中,京剧脸谱文化体验尤为亮眼,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喜爱和欢迎。活动现场,外国学生们拿起画笔勾勒脸谱,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在传统纹样中融入自己的理解与创意。脸谱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鲜艳色彩和独特符号语言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因跨文化活动中的创意融合再添生动,让在场师生通过动手体验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发展固本,对接战略需求,促进区域联通。

  自2022年起,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充分依托中方合作院校昆明理工大学的学科优势,与中老铁路琅勃拉邦维保管理中心展开了深入合作。针对老挝铁路员工在日常运营、设备维护中对中文沟通与专业技术的双重需求,孔子学院教师团队精心设计了“中文+铁路技术”定制化课程。截至目前,这套课程已累计培养了200余名学员,为中老铁路这条“黄金通道”的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也让中老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共享发展红利。

  面向未来,构建“省级统筹—高校实施—企业参与”的联动机制被提上日程,旨在将孔子学院更深度地融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将研发“中文+”系列特色课程,进一步拓宽语言服务的领域;同时,还将创立“中国故事—民族语系—区域表达”传播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贴近当地受众的方式实现跨文化传播,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在更多人心中扎根。

  以语言消除隔阂,用文化凝聚共识,靠发展固化成果。这既是对亲诚惠容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弘扬和厚植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的实践。在一次次“走出去”的国际中文教育合作和一场场跨文化互动中,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纽带越系越紧。

  (宋旻英 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云南省国际科技特派员)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29日 第 11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