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5 07:51:37 来源: 人民网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查发现,普瑞巴林等处方药能在电商平台购得,处方药存在滥用风险,侵蚀一些年轻人的身心健康。为此,亟须为处方药滥用“踩刹车”,有针对性地加以遏制。
——————————
“第一次‘嗑’Pr80八颗,感觉没啥效果……可以‘嗑’多少啊?”
“12、18、24,以此类推。”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这样一份“加密”对话,有年轻人在网络上交流滥用处方药的经历。
被称作“Pr80”的药物名为普瑞巴林,本是治疗神经性疼痛的处方药,却被一些人用来追求“快感和刺激”。为了规避监管,他们将普瑞巴林音译为“Pr80”,以“嗑”表示“吃”的意思。
普瑞巴林等处方药滥用存在哪些风险?如何为处方药滥用“踩刹车”?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最开始吃是想“尝鲜”
00后王萌第一次接触普瑞巴林,是在一家酒吧里。
2023年年初,在一家摇滚风格的酒吧内,她和朋友聊天时,有人掏出一个纸包,里面装着一些绿色胶囊,那人说这是普瑞巴林,要分给众人。
王萌此前过量服用过处方药右美沙芬,对对方递来的东西“心领神会”。为了“尝鲜”,她吃了两颗。
当时,王萌独自在外租房,“每天熬通宵,日子过得很空虚”。她开始在电商平台购买,一次吃4-6颗。
“药效来得慢,要等几个小时。吃了之后,特别想跟人说话,就在网上到处找人聊天。”
她觉得一个人在家用右美沙芬不太合适,容易出危险。
2024年7月1日起,右美沙芬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同批纳入的还有多款药品。随着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目录不断更新,一些年轻人为寻求快感,寻找更易获得的替代品。在电商平台可买到的普瑞巴林,成为他们的新选择。
家住沈阳的00后赵鹏曾一度滥用普瑞巴林。他告诉记者,是因为好奇才接触这种药的。
一个曾一起玩的人给了他4颗,觉得效果不错的他,“没事就吃两颗,天天把这玩意儿当糖豆似的往嘴里炫(意为吃——记者注)”。赵鹏记得,最“狠”的一次他吃了两板,一共16颗。吃完后,“身体有强烈反应,还伴有幻觉、口齿不清,容易说胡话”。
“我那时候就寻思不吃了,但已经晚了,对这药产生依赖了。”赵鹏感到很害怕,想摆脱药物依赖。
在某社交平台上,甚至有人分享自己“一次吃47片”的经历。
这种处方药在电商平台可“曲线”购买
普瑞巴林是处方药,受访者表示,他们主要通过线上平台购买。赵鹏说,他此前在外卖平台购买时并不需要提供处方或病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某外卖平台选取3家位于哈尔滨的药店,尝试购买普瑞巴林,均未成功。对方要求上传“用药人线下就医的有效凭证(包含姓名、诊断及药品信息)”。没有凭证则无法购买。
哈尔滨市道里区大民兴街华伟大药房的工作人员表示,普瑞巴林只能到医院购买。
记者分别致电绥化市、牡丹江市多家药店咨询购药,均被告知需提供处方,并且要登记相关信息。
王萌透露了一条曲线购买“捷径”:“可以在电商平台买,你直接选带状疱疹,就会给你开处方了。”
10月31日,按照王萌所说的方法,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尝试购买普瑞巴林,在疾病选项中选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随后,一名自称“××互联网医院住院医师”的人员,开具了处方。记者下单购买1盒,两天后收到药品。
11月12日,记者在另一家电商平台的“××大药房”,以“疱疹后神经痛”为由,下单购得1盒普瑞巴林。
11月13日,记者在第三家电商平台的“××大药房旗舰店”,再次以“带状疱疹”的理由,下单1盒普瑞巴林。
如此轻易获得的处方药,若长期过量服用,会对身体带来哪些影响?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秀丽介绍,普瑞巴林治疗不同疾病时,推荐的最大剂量有所不同。治疗神经痛时,最大推荐剂量为300毫克/日;治疗纤维肌痛时,最大推荐剂量为450毫克/日;治疗癫痫时,最大推荐剂量为600毫克/日。这些都必须在专业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
李秀丽表示,过量服用普瑞巴林,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初期会出现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醉酒感等症状;若持续过量服用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欣快、镇静、情绪高涨甚至幻觉;若单次服用剂量过大,还可能出现昏迷、呼吸抑制、癫痫、休克等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服用普瑞巴林并非出于治疗目的,而是为了寻求快感且达到过量服用的程度,极易产生药物上瘾。”李秀丽说。
在某社交平台,一名网友发文寻求摆脱普瑞巴林依赖的办法。网络截图
建立以预防、教育和支持为核心的综合干预机制
一旦产生药物依赖,想要走出困境并不容易。
赵鹏服用普瑞巴林3个多月,头晕、恶心等身体反应越来越强烈,他决心戒掉药瘾。由于父母经常出差,他想出一个“极端”办法,把房间钥匙扔到楼下,将自己关在屋里17天,断绝接触普瑞巴林的可能。
摆脱药物依赖后,赵鹏开始在网上宣传滥用普瑞巴林的危害。他目前劝导了两个人,一人19岁,另一人27岁。
“我不能啃老一辈子,也不能一直躺平,得找份工作。”王萌也开始走出药物依赖。
赵鹏和王萌通过努力摆脱了药物束缚,还有不少人仍深陷其中。
1年前,李飞经朋友介绍开始大量服用普瑞巴林。了解到药物危害后,李飞想要戒掉,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求助:“真的不想再吃了,求大家给点办法。”但至今,李飞仍“一天要吃10多片”。
李秀丽介绍,过量服用普瑞巴林一旦成瘾,突然减量或停用时,体内药物浓度下降,会出现冒冷汗、头晕、心慌、睡眠差、烦躁、强迫性觅药等戒断症状。因此,她不建议盲目停药:“这可能引发明显不良反应,导致减药或停药失败。应尽早到正规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药、停药。”
除了寻求医师帮助,几名受访青年表示,摆脱依赖的关键在于转变自身观念,磨炼意志力。“自己都不想走出来,找再多人帮忙也没用。”王萌说。
今年7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普瑞巴林并未纳入其中。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一位资深缉毒警告诉记者,“只要是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药品为正规厂家生产,就无法对过量服用者进行处罚”。
王萌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年轻人要想清楚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走。“就算把这种药管起来,有人也会去寻找别的替代品。”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刑法教研室主任陈晨表示,解决此类问题需转变思路,从单一的禁药思维,转向以预防、教育和支持为核心的综合干预。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在学校、社区、网络平台开展科普宣传,明确普瑞巴林等药物的适应证、风险与正确用法,强调“辅助治疗≠万能药”,不能替代正规心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
二是提升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焦虑、抑郁、失眠等常见问题的识别与干预能力;
三是优化处方监管与用药追踪机制,实行电子处方系统,记录用药史,防止“多点开药”。同时,对可能成瘾药品的替代品使用趋势进行监测,提前评估是否需要纳入监管。
“开具处方本是严肃的医疗行为,却被一些线上平台异化为流水线操作,为公众健康及用药安全埋下隐患。”陈晨建议,强化技术监管,推动建立统一的电子处方平台;严格限定线上开方适用范围,对高风险药物限制线上销售;加强多部门联动,对违规平台暂停售药资格,对违规医生暂停执业权限。
公开信息显示,广东、湖南、辽宁等多地公安部门联合市场监管、检察院等部门,多次开展普瑞巴林非法销售查处工作,并同步开展药物滥用危害科普宣传。
(应受访者要求,赵鹏、王萌、李飞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雷 通讯员 赵云南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