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5 03:15:33 来源: 上游新闻
中新网深圳11月4日电 (记者 索有为)记者从4日举办的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简称“深圳文交所”)创新发展专家座谈会上获悉,截至11月3日,深圳文交所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线上平台今年交易额已累计达到1105.4亿元。
据深圳文交所总经理、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主任塞夫介绍,深圳文交所自2022年独家承建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以来,聚焦文化数据“确权难、定价难、流通难”的核心症结,打破大量优质文化资源长期“沉睡”的困境。
专家座谈会现场。 深圳文交所供图
深圳文交所依托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从市场需求端出发,构建了集“文化产权要素”交易与“文化大数据”交易双引擎驱动的交易生态服务体系,通过搭建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体系,实现了从“横向”全国区域数字化赋能,到“纵向”孵化行业垂类交易子平台,并形成“数实结合”的特色交易模式。
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西沐、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王兴军、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周建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业界导师李大鹏等出席座谈会。
如何让文化数据真正走进千行百业?深圳文交所联合产、学、研多方力量,深入探讨文化数据赋能实体产业的实现路径与标准体系。专家的共识指向“路径创新”与“标准共建”两大核心。从实践路径来看,文化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需突破“单点对接”的局限,形成“需求牵引—数据供给—场景落地—价值反馈”的闭环。
例如,在文旅产业中,通过整合景区客流数据、文化IP数据、消费行为数据,可为景区开发定制化体验项目;在制造业领域,文化IP与工业设计的结合,能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统一的标准体系——从文化数据的分类分级,到数据确权的法律界定,再到交易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只有明确标准,才能降低市场主体的参与成本,激发产业活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