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9 22:39:59 来源: 中国长安网
中新网包头10月29日电 题:包头:警民携手,织就守护“夕阳红”的温暖之网
作者 乌娅娜 鲁孝
秋意渐浓,重阳敬老的氛围愈发浓厚。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温情救援,正不断上演着关于守护与团圆的故事。
一个寻常夜晚,包头市九原区一位73岁老人饭后出门散步,却迟迟未归。女儿徐女士的心随着天色渐暗愈发焦急。“天这么黑,我爸腿脚不便,万一出事怎么办?”情急之下,她拨通了110报警电话。电话接通的瞬间,包头市公安局“走失人员查找志愿服务项目”应急机制同步启动。
白音席勒派出所民警赵峰第一时间动身寻找老人,与此同时,警民协作的力量也迅速凝聚。一位出租车司机通过警民联络群发来关键线索:“有位老人在街边徘徊,与寻人信息里的特征相似。”线上线索传递与线下警力搜寻同步发力,从徐女士报警到民警将老人安全接回,全程仅用30分钟。当看到父亲平安无恙的那一刻,徐女士紧握民警赵峰的双手,声音哽咽:“还好有你们在,谢谢你们。”
(资料图)图为9月20日,喜桂图新区派出所民警与走失老人合影。包头市公安局供图
这样的团圆场景,早已成为包头市公安局“走失人员查找志愿服务项目”的日常写照。近年来,包头市公安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打造“公安机关走失人员查找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构建“警民联合、专群结合”的快速响应机制,为一个又一个家庭寻回了走失的老人。
据统计,自2022年该项目运行以来,包头市公安局已累计接报走失警情22054起,其中涉老年人警情4592起,成功找回率达96%以上,平均找回时间缩短至8小时。
数据的背后,是包头公安整合内部资源、联动社会力量所构建的集“警情研判、协同查找、源头预防”于一体的现代化寻人体系。“我们打破警种壁垒,由情指中心统一调度刑侦、巡特警、交管、派出所等专业力量,实现‘一条警情、一张图、一条链’闭环处置。”包头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负责人耿慧介绍。
与此同时,包头公安还积极联动蓝天救援队、媒体平台等社会志愿力量,打造“110+志愿者”的多元协同查找网络,线上,借助媒体平台实现寻人信息的精准推送;线下,依靠志愿者队伍扩大实地搜寻范围,将寻人的时间和空间覆盖最大化。
这一机制的效能,在跨区域协作中尤为凸显。
(资料图)图为9月4日,白音席勒派出所民警找回走失老人。包头市公安局供图
2024年11月,一位患有抑郁症的老人从外地乘车进入包头后失联。接警后,情指中心民警邓伟财一边积极对接铁路部门获取老人乘车轨迹,一边联动刑侦、网安等警种开展线索排查,最终成功将老人安全寻回。
一次次的成功找回,让“走失人员查找志愿服务项目”在群众中收获了真诚的回响。市民刘先生对此深有感触:“这个项目太好了,上次我母亲走失,多亏了公安局和蓝天救援队联手,两个小时就找到了。”
在包头公安看来,高效寻回是“治标”,源头预防方能“治本”。为从根本上减少老人走失情况,包头市公安局联合社区基层组织,持续开展超过100场防走失主题宣传活动,直接惠及群众2万余人。
包头市民一社区主任王素霞深有感触:“民警经常来我们社区开展防走失宣传,现在居民们的防走失意识明显提高了。”
据悉,2022年至今,包头全市走失类警情已呈现平稳下降趋势,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正在逐步形成。“这个项目找回的不仅是一位位走失的老人,更是无数个家庭的团圆与希望。”王素霞说。
(资料图)图为2024年11月,鞍山道派出所民警收到走失老人家属送来锦旗。包头市公安局供图
如今,包头市公安局“走失人员查找志愿服务项目”所构建模式,已成为公共服务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包头样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