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8 04:55:08 来源: 红星新闻
中新网济南8月27日电(记者 赵晓)今年暑期,山东文旅另辟“赛道”,用一场场美食赛“链”动全域消费增长。
单日最大流量5.3万人次,瞬时最大流量1.3万人次,4天赛程拉动住宿、餐饮、交通等综合消费逾2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在上周末收官的“‘包’打天下·山东大包争霸赛”上,多组数据令人眼前一亮。
这是“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掀起的第四场“舌尖对决”。该赛事设16个单项赛,贯穿暑期、中秋、国庆黄金旅游季,每周聚焦一类美食,通过循环赛、淘汰赛、冠军争夺战,推介“舌尖上的齐鲁风味”。
赛“火”文化
山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首鲁菜的发源地,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哲学传承千载。从济南“鱼”跃龙门、淄博“串”山越海,到济宁“虾”路相逢、东营“包”打天下,每一场美食赛是烹饪竞技场,也是文化“磁场”。
赛场内,山东各市“掏家底式”秀绝活,以传统技艺融合现代创意烹制珍馐,撩拨饕客味蕾。济南糖醋鲤鱼沿袭“三张两翘”传统制作工艺、潍坊醋烧鳎米鱼采用千年前贾思勰笔下的“醋烹法”……道道菜品做法讲究。利津水煎包、微山湖全鱼宴等山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更堪称鲜活的文化载体。
以赛事为媒,山东向外递出一张张文化名片。济南携“夏雨荷”“胖锦鲤”等文化IP亮相,不遗余力宣推泉水故事、鲁菜技艺;淄博在烧烤盛宴中设“宝藏集市”,琉璃美物、农特产品等成为游客爱不释手的伴手礼;东营把“面塑文化夜校”开进夜市,形成“从手到口”的文化体验链。
美食赛事不仅仅是味觉盛宴,更是文化传承和展示平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文化和旅游学系主任、教授贺泽亚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山东“以食为媒”的比赛模式,将游客从单纯的“品尝者”变为“文化体验者”“故事倾听者”,构建更深层次的文化共鸣与情感联结。这种深度参与感,将极大增强游客的消费意愿。
赛“热”消费
伴随各市密集开赛,齐鲁风味依次登场,“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热度蹿升。在文旅部门的指导和联动下,美食赛串联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特色民宿等文旅资源,实现从单向“流量”到双向“留量”的转化,成为撬动文旅消费的新支点。
比赛期间,济南推出“凭鱼打卡”“鱼宴套餐”等配套优惠。千佛山、红叶谷、灵岩寺等景区对姓名中带“yu”的游客实施免票或半价优惠;淄博周村古商城、聊斋城景区等50余家景区参与“淄”游自在、“博”得好运等优惠活动。
据美团统计,美食赛启动以来,山东餐饮类交易额同比增长11%,目前全省文商旅(餐饮、住宿、旅游品类)交易额达21亿元,餐饮类订单量同比增长16.4%,餐饮商户数同比增长8.9%。
数据显示,7月30日至8月24日,济南、淄博、济宁、东营在银联同步开展的文旅促消费活动,参与商户超3000户,共发放优惠补贴150余万元,直接带动交易笔数3万多笔,消费金额近千万元。
“美食赛上,人人都是裁判和体验者。这种全民参与的特性,使其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和较高的消费转化效率。”在贺泽亚看来,山东将美食与文旅串联,把赛事流量直接导向本地零售和服务消费,形成“赛事+美食+旅游”的消费闭环,有效激活景区、住宿、交通等关联产业。
赛成“IP”
追一场赛,爱一座城。山东美食赛在16市分设“战场”,一城一特色,把垂直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形成独特的IP标签。比赛吸引一众“大V”博主打卡,在社交媒体上“种草”,将活动热度从线下传导到线上。
“友谊第一,比赛第三,吃饱吃好是第二。”天津美食博主“团团记”实地探赛,记录分享“保姆级”教程,教广大网友如何吃遍山东美食争霸赛。外国博主“巴黎洋米家”现身赛场,“安利”山东大包,为传播赛事IP“添火”。
山东省政府8月中旬召开的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扩大文旅消费座谈会强调,该省将聚力抓品牌提升,完善品牌体系,构建全媒体宣传营销矩阵;聚力抓跨界融合,深化业态融合、地域融合、资源融合;聚力抓场景营造,繁荣“夜间文旅”场景,做优“寻味烟火”场景,打造“非标商业”场景。
“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无疑是山东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生动注脚,以美食为纽带,与文商旅场景“破壁”融合,和多元“夜”态无缝衔接,让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行动。
贺泽亚建议山东继续深挖美食背后的历史文化、民间传说和人文故事,把“故事链”融入赛事环节,使美食赛成为唤起大众情感共鸣的文化名片,同时将其与城市全域旅游、夜经济等融合,塑造完整的“赛事+”生态圈,实现从单一赛事到全景体验的转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