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6 21:18:26 来源: 中文网
中新网济南11月6日电 (陈宛婷)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能源局局长郑德雁披露,“十四五”以来,山东统筹能源供应保障、绿色转型和改革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1亿多人的用能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能源成为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力军’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引擎’”。
11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供图
能源供应保障筑牢安全“压舱石”
“‘十四五’以来,山东始终把能源安全放在首位,构建起生产、供给、应急全链条保障体系,以‘稳’的底色支撑发展大局。”郑德雁在会上表示,山东牢牢稳住能源生产“基本盘”,煤炭、原油年产量分别稳定在8600万吨、2200万吨左右;截至今年9月底,电力总装机达2.5亿千瓦,机组年发电量将达7000亿千瓦时左右,有效满足用能需求。
在供给侧,郑德雁称,陇电入鲁、中俄东线山东段等重大工程先后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突破9.5万公里;油气“一张网”互联互通,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超1.5万公里,形成东西互济、内外协同的供应网络。“应急储备‘调节器’效能也不断凸显,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2000万吨,各类储气设施储气能力25.2亿立方米。”
面对今年迎峰度夏电网负荷8创历史新高的挑战,山东通过“自主保障、外部支撑、应急储备”三重举措平稳应对。郑德雁说,山东加快大型清洁煤电机组建设,午高峰风光发电最高出力占比超60%。目前接纳外电能力达3800万千瓦,今年送入电量将超1600亿千瓦时,为保供增添底气。
同时,针对即将到来的迎峰度冬,山东已制定专项方案,加快电源建设、推进虚拟电厂发展、夯实能源储备,确保民众温暖过冬。
绿色转型擦亮发展“生态底色”
锚定“双碳”目标,山东能源转型跑出“加速度”,清洁能源发展迈入“黄金期”。据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孟凡志介绍,该省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34亿千瓦,是2020年的2.8倍,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53.4%,实现“东部沿海率先破亿、历史性超过煤电”两大突破。
清洁能源开发多点突破。在核电领域,山东荣成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相继投运,累计发电量超1500亿千瓦时;海上风电建成规模592万千瓦,陆上启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光伏发电装机达9172.8万千瓦,连续8年保持中国第一。
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山东建成960多万千瓦新型储能,创新“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引导用户“削峰填谷”。目前,该省每3度用电中就有1度是清洁能源。
“绿色转型的红利需惠及民生。”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刘学军表示,该省建成中国首个核能零碳供暖城市,地热能供暖面积近7000万平方米,“让民众温暖过冬的同时,空气更鲜、天空更蓝”。
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山东以科技创新破题、以体制改革赋能,能源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郑德雁透露,“十四五”时期,山东瞄准关键领域强化技术引领,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自主三代核电“国和一号”等“大国重器”落地,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煤电机组、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等技术填补空白。
科技创新平台与产业协同发力。据刘学军介绍,山东构建梯次衔接的创新平台体系,潍柴集团牵头设立氢能领域唯一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获批太阳能光电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氢进万家”工程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2000辆。“22项技术装备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名单。”
据悉,山东是中国唯一电力市场综合改革试点,也是首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省份。对此,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提到,山东建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零售”全周期电力市场体系,4.3万家市场主体参与交易,2024年市场化交易电量达4219亿千瓦时,为工商业用户节省电费80多亿元人民币。
在新能源消纳方面,山东出台24条具体措施,今年1月-8月新能源利用率达95.9%,高于全国平均值1.4个百分点。“我们用市场手段激活转型动力,让民营经济成为重要力量。”岳建如说,陆上风电竞配项目民营企业参股比例达四成,核电项目引入不低于10%民营股份,能源投资活力持续释放。
展望未来,郑德雁表示,山东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坚实的能源支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