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9 16:44:31 来源: 广西新闻网
8月25日,网易财经发布一项测评内容称:喜茶、奈雪的茶、爷爷不泡茶、茉莉奶白等多个现制茶饮品牌的产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胆固醇。针对该测评结果,很快喜茶发布一则《严正声明》,强调称“喜茶反式脂肪酸含量在被检测的所有产品中‘最高’,恰恰证明喜茶使用了最多的真奶原料。”随后相关话题受到网友关注,冲上了热搜。
据悉,在测评的产品中,喜茶一款名为“烤黑糖波波牛乳茶”饮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达0.113g/100g。
记者注意到,这并不是反式脂肪酸相关话题第一次登上热搜。此前,它可谓“臭名昭著”。现有研究认为,反式脂肪的主要危害是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其可能提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也正因此,很多人“闻反式脂肪酸色变”。
此次知名饮料回应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原因是添加了最多真奶原料,令众多网友不由质疑:难道平常喝的奶里都有反式脂肪酸?
据了解,反式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一种,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南京市第一医院营养膳食中心副主任医师戴春介绍,天然的乳及乳制品中确实本身就含有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换言之,如果饮品中含有“真奶”,那么检测出反式脂肪酸并不奇怪。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2012年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天然的乳及乳制品平均含量为0.83g/100g。其中,液态乳和发酵乳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08g/100g,天然和人工奶油、黄油的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高达2g/100g以上。
那么被检出反式脂肪酸是否真的那么吓人?“抛开剂量谈毒性”似乎不妥。记者搜索后了解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8050-2011)关于“0反式脂肪酸”的要求为“低于0.3g/100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中的相关规定也写明,“≤0.3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可标注“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茶饮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外卖大战囤三五杯奶茶”,喝奶茶似乎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日常习惯。消费者应如何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张倩提醒,日常消费时养成看营养标签的习惯很重要。就反式脂肪酸这一项而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不超过2克。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现制茶饮行业也在积极响应更细致的健康需求。记者发现,2024年,上海就率先推出现制饮料营养分级标识制度,成为全国首个实施该措施的城市。多家茶饮品牌依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及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将产品从A到D进行综合分级,A级为推荐程度最高,D级最低,方便消费者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张倩认为,除了反式脂肪酸,奶茶中的脂肪、热量和糖分同样不容忽视,它们共同构成潜在的“健康威胁”。例如,含奶精的奶茶可能含有人工反式脂肪酸。此外,常用小料如珍珠、芋泥和布丁也会显著增加奶茶的整体热量。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标注“不另外加糖”的奶茶,其本身含糖量仍可能超过15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