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饭碗”被公开出售?警惕“名校周边”收智商税🍯

发布时间:2025-08-27 18:51:36 来源: 新浪微博

  

  据上游新闻报道,继北京大学未名湖湖水被售卖引发关注后,近日,清华大学食堂餐具成为网络焦点——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有卖家公开以88元的价格售卖“清华紫荆色饭碗+绿色餐勺”组合,引发热议。

  对此,清华大学食堂工作人员表示,食堂明文规定餐具不能带出食堂,“将餐具带离后又挂网售卖的行为肯定是不被允许的。”目前,食堂已将该情况反馈至上级领导及保卫处,后续将跟进处理。目前,相关商品已被下架。

  名校的湖水、河水不让卖,现在又改卖名校食堂的餐具了?事实上,相比之下,后者的性质要严重得多。

  食堂餐具属于学校集体资产,供师生日常使用,并非个人可随意处置的私物。无论卖方是否真是校内学生,将餐具带出食堂并公开售卖,实质上已构成对公共资源的不当占有。这不仅违背了校园管理规定,也触及了道德和法治的底线。有网友直言,这不就是“小偷”吗?

  如果涉事商品是批量生产的仿制品,问题同样不可小觑。一来,卖家涉嫌虚假宣传,公然欺骗消费者;二来,生产、销售此类仿制品涉嫌侵权,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显然,一个饭碗加一把餐勺标价88元且有人愿意购买,根本原因在于其来自清华大学。卖家所谓的“用它吃饭感觉不一样”,买家潜在的“沾沾名校气息”的心理,暴露了一种符号崇拜与情感消费的混合心态。

  从“北大未名湖湖水”“清华校河河水”,再到如今的“清华饭碗”,这类交易本质上是在贩卖一种符号价值,购买者追求的并非物品的使用功能,而是其背后的名校光环。如此消费名校符号,不仅是对校园秩序的破坏,更是对大学精神的误读和矮化。

  若不及时制止这种行为并让“肇事者”付出代价,可能会加剧高校符号被不断工具化、消费化的趋势。一所高校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学术精神、人文传统与社会贡献,而不在于一只碗、一勺水所能带来的符号消费。

  要刹住这股歪风,除校方强化管理外,压实平台责任尤为关键,作为把关者,平台有责任对明显存在问题的商品进行审核与管理。直到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相关商品才被下架,这种“不举报不处理”的被动模式,反映了平台在日常监管中的缺位。

  说到底,我们尊敬一所学校,应当源于对其精神与贡献的认同,而非迷恋其周边的器物甚至是一瓶湖水、一只餐盘。只有当所有人共同维护这份理性与尊重,才能杜绝此类荒诞交易的再次发生,也让高校文化回归其应有的庄重与深度。

  总之,“清华饭碗”被公开出售,该较真就得较真,而不能仅仅当闹剧对待。(陈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