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6 21:50:23 来源: 中国文明网
中新社浙江嘉兴9月6日电 题:浙北小蜗牛“爬”出共富链撬动西餐市场
作者 黄彦君
“这款产品肉质肥厚、汤汁丰富,和搭配的土豆泥拌在一起吃味道最好。”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某蜗牛养殖基地内,57岁的沈福良手持餐叉,向参观者介绍法式焗蜗牛的最佳吃法。
蜗牛在世界美食界享有盛誉,被赞为“肉中黄金”,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和地区尤为受欢迎。眼下,其日渐成为中国西餐厅、高档酒店的常见菜品。鲜为人知的是,中国食客交口称赞的蜗牛美食,大多产自一个浙北小城。
嘉兴市南湖区被誉为“蜗牛之乡”。当地自1987年开始养殖中华白玉蜗牛,至今其蜗牛产量占据中国蜗牛市场的70%以上。
沈福良是当地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世纪末,许多西方新兴食材打开中国市场。彼时,南湖区蜗牛多为粗放养殖,未形成规模效应。在朋友推荐下,沈福良投身其中,探索蜗牛深加工产业。
每年6月至9月是蜗牛产销旺季。步入南湖区大桥镇、余新镇等地乡间,生态大棚与菜畦、葡萄架错落分布,皆是蜗牛的天地:田中种满空心菜,成为蜗牛的“遮阳伞”与“自助餐”,菜叶喂蜗牛、粪便还田,实现“零污染”。
在室内养殖区,蜗牛住进了精装“单元房”。屋外烈日炎炎,推开房门,一阵冷气扑面而来。
“蜗牛需要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从孵化到成体,要经历4个月至5个月。”大桥镇蜗牛养殖户戚关新边说边向养殖箱中喷水雾,拿起一把苦麦菜放到蜗牛嘴边,“我们在室内安装了空调,温度控制在25℃上下,这样一来,一年四季都可以育种、养殖,劳作环境也更舒适了。”
依托龙头企业建立蜗牛合作社,南湖已有500多户农户养蜗牛致富,户年均增收7万元人民币以上,并通过养殖培训、授课等渠道将共富链条延伸至安徽、河北等地。
该地一处食品加工车间内,从养殖户处收购来的蜗牛,经静养、清洗、去壳、烹饪、包装等一系列程序,加之抗生素、金属检验层层把关,摇身从农产品变为精加工食品,“身价”倍增。
近年来,南湖区以蜗牛为纽带,构建养殖、加工、农旅结合的三产融合产业链。当地余新镇正在建设的蜗牛现代化产业园,将利用智慧感知、数据采集、智能监测等设备,推动蜗牛养殖全过程数字化、平台化管理。
对接带货主播、接待研学团队……返乡投身蜗牛产业的“90后”青年陈泽鹏正在探索转型新路径。他介绍,随着中西饮食习惯进一步融合,蜗牛“圈粉”中国消费者,法式红酒焗蜗牛、奶香芝士蜗牛、即食香辣蜗牛等都是“明星”产品。
眼下,南湖区生产的蜗牛美食包含蜗牛炒饭、蜗牛罐头、蜗牛料理包等多个品类,借助网店销售、直播带货等新形式,不但收获国际餐饮品牌青睐,还“爬”上千家万户的日常餐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