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习近平20年前提出的这个理念,改写人类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5-08-15 21:38:10 来源: 红网

  

  2005年8月15日,浙江安吉余村,一个曾经因矿山开采而粉尘蔽日的村庄,迎来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调研。面对当地关停矿山、绿色转型的艰辛探索,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句朴素的话语,如惊雷穿透发展迷雾,改写了中国乃至人类现代化的逻辑与进程。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曾经被视为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困境在许多国家长期难以打破。

  最深刻的变革,发端于思想深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破解了困扰人类工业文明数百年的“二元悖论”,洞悉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

  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强调“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阐明“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不断推进的理论创新,凝结着对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深刻思考,标注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不只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

  从当初在余村阐明“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要知道放弃,要知道选择”“我们要留下最美好的、最可宝贵的,也要有所不为,这样也许会牺牲一些增长速度”,到新时代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在一次次深入讲述中,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变得清晰。

  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实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国之变,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书写了崭新篇章。与10年前相比,全国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9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高到90.4%;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妥善保护……这是生态账本,亦是民生账本,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绿色产业发展的中国答卷,为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注入绿色动能。今日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中国为世界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中国的探索,亦是世界的探索。今天,越来越多国家将目光投向中国,探寻推进绿色转型、共建生态文明的经验与启示——

  国际视线中是中国对发展与保护的科学把握,从“中国绿”中看到了“希望的颜色”;是中国生态治理的民生温度,认为中国“在引领一种面向未来、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全球绿色发展路径”;是中国制度托举、法治护航的行动力,感叹“中国协调发展的大智慧正在改写全球现代化范式”……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国将继续携手各方,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为子孙后代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策划:杜尚泽 马小宁

  撰文:胡泽曦

  编辑:蒋雪鸿 郑晓宇

  海报:陈晓劲

  校检:李金昱 李忱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