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31 09:50:00 来源: 宣讲家
淡季出游 选择更多
火热的国庆假期过后,交通、酒店等价格较之前有较大降幅,且多地进入秋景最佳观赏期,不少游客选择此时出游。一场兼具性价比和特色体验的秋日出游热潮来袭。业界进一步丰富文旅业态,激发游客出游热情,淡季变佳期成为当下文旅活力创新的直观写照。
高性价比带来出游热
“最近看了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我们去了福州的吴石故居和厦门的该剧拍摄地。10月中旬,从北京飞往厦门的机票价格才400元左右,比节假日便宜很多。”北京游客陈阿姨将退休后的首次出游地选在福建。
来自去哪儿旅行平台数据显示,10月13日至10月31日出发的国内机票均价,比国庆假期下降36%;10月13日至10月31日的连锁酒店平均支付价格,比国庆假期下降近三成。近期广州飞往沈阳、成都飞往哈尔滨、上海飞往西双版纳等多条航线的价格均在四五百元。10月13日至10月31日出发的国际机票均价以及国际酒店均价,都比国庆假期下降约20%。
“现在三亚星级酒店的海景房价格比国庆假期便宜了一半,性价比很高!”石家庄游客张先生说。气候温暖的目的地颇受错峰出游人群欢迎。记者从去哪儿旅行大数据研究院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北方游客选择去昆明、厦门、珠海、南宁、西双版纳、惠州等地过冬。不少航空公司增开到南方机场的航线,前往芒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48%,前往普洱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7%。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往年错峰游客以年长者为主,今年年轻化趋势明显。途牛旅游网统计显示,从人次看,在预订错峰出游的群体中,80后和90后占比接近六成。
北京游客李女士告诉记者:“近几年,我都选择在旅游淡季休年假,避开人潮,花更少的钱,住更好的酒店,享受轻松惬意的假期。我刚在大理休假一周,每天逛逛古镇,看看洱海,晒晒太阳,特别舒服。”不少上班族兼顾性价比与体验感,通过休年假、拼假等方式,避开节假日,灵活安排出游时间,从而获得更加舒适的旅行体验。
季节“限定”风景成看点
霜降节气已过,北京秋意渐浓。香山公园呈现出红、橙、黄、绿交织的绚丽景象。老舍故居的柿子树火爆出圈,大批年轻人打卡。五四大街的银杏树和老建筑相互映衬,吸引不少路人驻足或专程前往。
不只是北京,如今,全国多地正处在“最佳赏秋期”。记者从马蜂窝了解到,该平台近期“秋天去哪玩”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160%。除了专程去景区“寻秋”,城市里,郊野公园、街区公园等处的红叶观赏点也迎来赏秋游客热潮。上海长兴岛郊野公园的搜索热度增长150%,广州从化桂峰村柿子林的搜索热度增长157%。
民俗游也颇受游客喜爱。江西婺源篁岭景区凭借“晒秋”农俗出圈,从空中俯瞰,徽派古民居依山而建,晒匾里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与粉墙黛瓦的民居构成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来自景区的数据显示,近期,篁岭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周末日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留坝县,老街上菜香四溢的长街宴、江口镇斑斓如画的晒秋场景,都成为游客眼中的季节“限定”风景。
在“特种兵式旅游”“山系青年”“登山变装”、夜爬、徒步等潮流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登山旅行。今秋,南京栖霞山、宁波雪窦山等目的地,凭借各自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登上秋游榜单。
不少景区推出观光电梯、轨道缆车、下山滑梯、外骨骼机器人等代步及助力设备,有效减轻游客体能负担,打造“友好型”登山体验,吸引着不少游客体验。
各地主题产品频“上新”
为抓住秋游热潮,近期,多地纷纷开启秋冬旅游推广活动,通过文化赋能、业态融合、区域联动等方式,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为淡季出游增添更丰富的选择。
入夜,北京亮马河畔,灯光璀璨,贝壳剧场化作浮光岛屿,舞台与河水连成画布,演员脚踏光束掠过湖面……近日举办的2025北京朝阳国际灯光消费季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朝阳区共设53处特色光影场景,为人们带来炫酷的艺术享受。消费季举办了多场文商旅体健联动活动,有效激活了淡季文旅消费潜力,推动北京文旅市场实现“淡季不淡”。
近日,广西推出“壮美边关探秘之旅”“浪漫滨海漫游之旅”“休闲康养舒心之旅”“非遗民俗体验之旅”等6条“康养旅居 冬游广西”精品线路,以吸引更多游客冬游广西。
河北石家庄日前启动秋冬文旅季,涵盖览秋韵、品秋味、山水宿、观雅集、赏华章、暖冬游等内容,串联从金秋红叶到冰雪汤泉的多元体验,为市民游客呈现一系列秋冬旅游休闲场景,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文旅与亲子、民宿、康养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近日,河南郑州、安阳等7地联合推广2025“运河秋色”主题旅游产品,充分展示河南大运河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风光,提升河南秋季旅游品牌形象,彰显乡土特色与文化活力。
虽然冰雪旅游季尚未到来,多地的室内滑雪场已迎来不少冰雪爱好者。美团旅行数据显示,近两周,室内滑冰场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07%。
秋冬美景正当时。无论是光影秀点亮城市夜游、特色线路串联康养旅游资源,还是跨区域联动加强文旅融合,多地推陈出新,传统旅游淡季逆袭焕新,由“冷”变“热”,文旅市场活力涌动,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体验。
本报记者 赵 珊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31日 第 12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