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桌睡→追着学,京城员工午间一小时“卷”起来🥜

发布时间:2025-08-28 17:18:00 来源: 证券时报

  

  记者:侯国棣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不少职场人的午休时光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北京多个街道创新推出舞蹈、瑜伽、手工及职业技能等午间课程,将原本被忽视的午休时间打造为上班族放松身心、发展爱好与社交赋能的新型平台。职场人不再满足于“趴桌睡觉”,而是选择在折扇舞步中舒展肢体,在瑜伽冥想中寻求宁静,通过手作体验沉浸式创作,学习专业技巧为工作赋能。对于他们来说,午休不再是一天中的“暂停”,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探索频道”。

  场景一丨舞蹈班里陶冶情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转……”周四中午12时许,朝阳区呼家楼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一层热闹了起来。在专业舞蹈老师的带领下,近20位手持折扇的学员正在练习舞蹈动作。他们排成三列,跟着拍子转身、仰头、翻手、开扇,不仅要跟上音乐的节奏,还要反复调整动作幅度、抬手角度和步伐大小,保证动作到位、协调统一。师生们聚精会神,目标一致,他们准备利用八节课的时间,排出一台融入咏春拳、现代街舞、功夫扇等多种元素的舞蹈节目。今年8月,在北京市文化馆、朝阳区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呼家楼街道分馆根据职工需求,利用午间精心策划了以“‘呼’你一起来 舞力充电培训计划”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企业员工的文体活动,成为街道分馆服务企业员工的一大特色。

  舞蹈课上的学员都是附近的上班族。呼家楼街道地处北京中央商务区中心区域,有50多座商务楼宇,聚集了众多企业和大量白领。45岁的张女士就是其中一员,提前报名后,她每天中午骑10分钟电动自行车赶来上课。“我们午休有一个半小时,我偶尔午睡,但有时不困,就想找点事做,不然时间都浪费了。”虽然只是第二次参加,但张女士已经感受到了课程魅力,还叫上了同事一起来,她说:“这里环境好,老师热心又专业。工作中我总是久坐,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既能陶冶情操,也能锻炼身体。练完之后,回去上班的路上都觉得心情轻松。面对下午的工作也觉得更游刃有余了。”张女士说,毕竟下午还要工作,课前拉伸和课堂锻炼强度都刚刚好,练完不会大汗淋漓,会变得浑身轻松。

  这样“刚刚好”的课程强度,是舞蹈老师罗小雅为了“‘呼’你一起来 舞力充电培训计划”精心安排的。“在课程前十分钟,考虑到大家可能刚吃完饭,我会先带着大家调整呼吸,简单拉伸,让他们解除疲劳,把身体舞动韵律的‘开关’打开。接下来学习的动作幅度不是特别大,实际上是在动脑,到了课程后半段再加入一些整体律动,逐渐提高心率,达到健康的运动效果。”罗小雅说,她想让学员们在短暂的午间时光里能不虚此行。“我希望能通过这台节目,呈现出职工不一样的精神风貌,也希望他们能在舞台上找到自己另外一面的自信。”

  场景二丨瑜伽课上放松身心

  朝阳区朝外街道“午间一小时”瑜伽课堂的线下活动已经坚持了五年之久,在每年5月至10月的每周三开展,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明星”项目。“这个瑜伽班的课程非常紧俏,一共15个名额,几乎不到一分钟就没有了。”参加多年的老学员邢女士经验丰富,她和单位一个同伴手机都定了闹钟,每周一上午11点准时“抢号”。

  周三中午13时许,在瑜伽老师的指导下,15名学员在位于悠唐国际中心B座5层的“朝外链空间”完成了近一小时的瑜伽课,他们整理好瑜伽厅的瑜伽垫,准备回到工作岗位上。邢女士告诉记者,练瑜伽给她带来了改变。“一开始的时候,练完了会觉得累。通过这么多年的坚持,现在第一感觉是轻松,四肢灵活了不少;还有精神上的愉悦,尤其是坚持完成课程的成就感。这么热的天,谁不愿意在舒适的空调房里坐着?但锻炼之后让我觉得比在空调房里坐着更有成就感,也激励着我坚持上课。”

  提到长期坚持在午休时间参加瑜伽学习的秘诀,邢女士说:“我自身性格适合瑜伽,也热爱瑜伽。另外,中午的时间特别合适,既不用跟单位请假,也不耽误晚上回家。”瑜伽课还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机会,在这里,邢女士和一起上课的其他单位员工成为了同学,可以简单地沟通锻炼心得和单位情况。邢女士感慨地说:“我从2003年就在朝外地区工作了,除了瑜伽,我还参加过春节、端午的手工活动。近年来我感受到这里的午间活动越来越丰富。”

  朝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丰富的“午间一小时”活动,是源于朝阳区朝外街道企业密集、职工数量庞大,职工们期待有更多样的午休方式。近年来,朝外街道总工会一直在探索适合午间场景的服务模式。比如场场爆满的“招牌”瑜伽课程,会根据职工反馈不断优化内容,适当调整课程频次,还使用线上报名来简化流程。除此之外,手工制作、填色绘画、知识科普、急救培训等让“午间一小时”精彩不断。目前朝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午间多场地联动,2023年至今已开展了600余场次。对符合条件的辖区单位,工会还会把活动“送上门”,深入到企业里开展,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

  场景三丨学习礼仪提升自我

  “当你递送资料的时候,顺手把正向朝对方。如果需要签字,就打开到相应的位置再递。递笔要注意细节,笔尖朝向自己。”中午12时许,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核心区的一家企业会议室里,通州区新华街道“白领新家园”项目的“午间一小时”白领增能课堂活动正在进行。吃完午饭,该企业的十余名员工身着正装、带着笔记本来参加职场商务礼仪课。他们兴致勃勃,边听边记,跟随老师的讲解学习着装形象、举止仪态、礼貌用语等职场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这是一场“点单式”的“送上门”午间活动。“白领新家园”由新华街道办事处财源办开展,今年3月以来,在运河商务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光大、人力资源产业园通州园区、侨商中心、财富中心等地开展午间一小时活动30余次,累计有300余名员工参与。缝纫、茶艺、化妆等课程聚焦白领群体“需求、爱好、趣缘”,为区域“楼宇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在之前的化妆技能课上,这家企业的职工提出希望能学习职场礼仪。所以我们这次特地安排了专业老师,把午间课程‘送’到企业会议室里。”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这堂礼仪课特别实用,中午学完,下午回到工作中就能派上用场。”39岁的刘鑫说,没想到自己之前的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她还特地叫来公司前台的同事过来一起学习。“我们经常接待客户和其他来访者,但平时大家忙于工作,没有专门学习过职场礼仪。午休现场听课比自己在网上浏览印象更深,干货满满,老师还能现场指导实操,能帮助大家在岗位上获得成长。”

  声音丨“换个环境”是理想的午休秘诀

  无论是舞蹈、瑜伽还是礼仪课,许多受访者表示,“换个环境、走出工位”是理想午休的秘诀。在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中,有没有需要完成的目标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通过午休时间发现自我、改变自我和提升自我。

  心理咨询师尹建民认为,午间休息对大脑转换和提升效率至关重要。“从生理学来说,我们的大脑需要适时切换,不能总是集中在一件事上。大脑需要休息,从而更好地产生创造力和灵感。”

  在心理层面来看,丰富多样的午休活动对上班族能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是能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比如正念、瑜伽等都有助于释放焦虑。其次,能帮助个人提升自信和成就感。职场中,很多工作是被动安排的,通过主动参加午休活动,能让人们重新获得对时间的掌控感,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比如做简单手工,排出一台节目,会提升自信,也会提高上班族在工作中的产出效率。这有助于潜意识中的自我肯定,从午间活动中感受到“我行”,就能达到调整状态的目的。

  尹建民表示,目前许多午休活动都由街道层面来组织,让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了上班族身边,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生活福利”,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值得推广。街道组织的互动也具有极强的可信度,不同企业的职工共聚一堂,能有效推动社交。“现在很多人总是使用手机,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参加的线下社交活动较少。利用午休时间参加活动、结识新的朋友,能有效增强群体归属感。”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方式,核心都是为了放松。”尹建民建议,除了参加各类活动,也可以选择就近散步或是阅读和写作,都可以转换思维。人多时还可以每人分享一段小故事,增进交流。但要注意控制好时间和活动强度,不要过于劳累。最好能离开工位,到新的环境中更容易打破原有思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侯国棣 ☣️